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应试教育”很长时期没有遭到足够多的反抗,尤其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可谓如鱼得水,造就了一批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今天活跃于公共视野中的“成功人士”,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系统和学界,以及一些事业单位。

当计划经济开始土崩瓦解,市场经济大潮袭来,人们赫然发现,那些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多数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宠儿。当然,也有“学霸”创业成功,成为笑傲江湖的商人的。不过,总体来说,应试教育的宠儿并不擅长适应市场经济。

一个人是否具备创业基因,首先和家庭分不开,其次才是教育的效应。

在潮汕地区,大概由于经商气息较浓,很多早早辍学的年轻人沿袭父辈的路径,下海经商。倒是偶见一些商人家庭,如果某个子女会读书、成绩好,会被家长驱赶着“学而优则仕”,希望他们去考公务员,谋个一官半职,改变家庭有钱没权的地位。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为官为学是体面的工作,而经商则是等而下之的。这种文化惯习,甚至影响着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往往不愿意只以商人身份示人,挤破脑袋想当“公知”,希望充当意见领袖。这背后既有文化中“抑商”传统导致的身份认同错位,也有中国制度环境之下,商业运作与权力、社会话语权纠缠不清的利益驱动。

撇开家庭影响和社会价值导向,教育模式本身也在塑造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成功模式。

应试教育,指的就是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实践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至于这种教育模式是不是以考试为目标,看看高考前各个学校的标语就知道了。整个社会的氛围,把高考视为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根深蒂固,家长们对着孩子不停唠叨:“再熬一熬,考上大学就好了。”

正如我早前关于教育的文章所述,一旦以“考上大学就好了”为目标,教育的内容就被窄化到只剩下刷题过关的应试能力培养,其他都不重要了。

最为极端的,当然可以拿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却遭退学的魏永康说事,他的母亲为他包办了一切事务,正是基于“考上大学就好了”的教育目标导向。在应试教育的拥护者看来,“一切皆下品,唯有考试高”,过了考试关,没有什么不能重来的,不会穿衣吃饭,到时候再学呗,何必在应试冲刺阶段浪费时间去学呢?

不过,也许我们可以忽略此类极端案例,而是回到普遍现象上来。

普遍现象是,应试教育的确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而是过于集中在狠抓卷面成绩。如果这种应试能力使得很多“考霸”轻松拿下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甚至使得他们适应体制内规定动作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审,成为能迎合学术量化考核机制的普通学者,但这种应试能力并不能使得一个人不在考试以外下功夫就能成为富有洞察力的优秀学者,更不用说经商创业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了。

于是,同学群长期流传一个笑话:今天不好好读书,将来让学霸给你打工。

事实似乎也在印证这个调侃,创业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所谓“学渣”。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分析出一箩筐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诸如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考不上公务员啊,进不了好单位啊,只能自谋职业了,于是就创业了;还可以说,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家境殷实,读书不是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唯一路径,反正有家族生意可以继承……但我们还可以说,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输得起,不像考霸那样只能依赖体制性的外在评价;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把人家考霸花在刷题上的时间用来调皮捣蛋和思考人生了……于是,所谓的“学渣”具备了考霸们所缺乏的社交能力、创新思维、闯荡精神,而这些,恰恰是创业所需要的个人特质。

吊诡的是,今天,连官方也在倡导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甚至提供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的制度环境和资源优惠条件。这种倡导,会不会和基础教育缺乏“职商”、“财商”教育脱节呢?这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教给孩子们做菜的技艺,也从不让他们靠近厨房,却在某一天要求他们当大厨,端出一桌子的佳肴?

遗憾的是,应试教育培养的,恰恰是价值的单一化,人才的标准化,他们往往只适应某几个高度稳定的职业,对其他领域和行业不屑一顾或一无所知。

即便是对他们向往的那些所谓“稳定”职业,也往往充满着错误的期待。譬如有些人会以为学术工作就是闲逸稳定,拥有两个长长的假期,只要会搞课题评上职称就万事大吉,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学术研究恰恰是思想上最大的冒险,生活与工作融为一体,思想片刻不停,缺乏问题意识和学术激情,是难以有所创见的。

一个充分发挥个人天赋和优势的社会,应当是有人激情创业,有人只爱沉思写作独处,有人乐于从政当政治明星,有人连投票也慵懒,有人当企业家,有人当艺术家哲学家,有人只愿意去动物园给海马刷毛……

唯有职业选择多样化,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才不会呈现某些领域扎堆拥堵的过剩现象,也才最大限度缓解行业性人才匮乏的冷门效应。过剩和过冷,都不是健康有活力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结构。

常有人羡慕美国出了多少多少退学创业成功的杰出企业家,从比尔·盖茨到最新的VR弄潮儿——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发明者、90后帕尔默·拉奇,无不是退学投入创业的典范。

但是,羡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真切思考过,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刷题机器们”,本身很可能就缺乏创业基因呢?

版权声明:文字版权所有。欢迎朋友圈、微博直接转发分享,其他转载需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盗用者,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联系方式:本账号微信私信, ID:pengxiaoyun-talk  名称:彭晓芸。

 
话题:



0

推荐

彭晓芸

彭晓芸

65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曾供职南方报业、时代周报、凤凰网、央视经济频道等媒体,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 本人原创作品,如有商业用途(包括纸媒、电视、网站、移动客户端)转载,须经本人授权同意并支付稿酬。 联络方式:微博私信或微信公众平台留言。

文章